一年級語文新教材將于今年9月開學啟用,對于新教材,較大的改革就是小學生要先識漢字再學拼音,很多網(wǎng)友對此有著不同的意見,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是怎么說的!
新教材的學習順序符合孩子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和發(fā)育的特點。原因如下:
(1)孩子語言的發(fā)展一方面受到外在環(huán)境的刺激,另一方面主要的是孩子自身發(fā)育的階段,二者缺一不可,語言和文字從簡單到豐富,會越來越刺激孩子大腦的發(fā)育,對其語言和表達能力是一個正相關(guān)的關(guān)系。
學生案例:從孩子出生前我開始記寶寶日記,在孩子學說話的過程中,我記錄下很多個成長細節(jié)。后來為孩子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只是一個讀一個聽,也指著圖畫一起看,不知什么時候孩子自己也就學會了認字,后來讀書遇見拿不準讀音的字時也翻看字典,次數(shù)多了,他也就學著翻字典,可漢語拼音并沒有交給他,因為我擔心自己教歪了不好改正,不過也在翻看字典時偶爾會告訴他怎么讀漢語拼音,這樣遇到不認識的漢字或者他自己有興趣翻看字典時自己試著拼拼音玩。一路走來,他建立了濃厚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了自己的閱讀習慣,隨著他的長大,對他的學習我需要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少。
(2)對小學生亦是如此,語言的豐富和變換帶來的興趣是漢語拼音所無法比擬的,孩子們喜歡自由和新奇的內(nèi)容,這是其年齡特點所決定。孩子上學如果能從漢字開始介入漢語拼音,就如實踐中學習一個道理,在興趣和吸引力的帶動下,孩子們接受拼音會更容易,學的也會相對扎實。
學生案例:一個四年級的孩子這個暑期前的期末考試語文考了96分,在聊天的過程中,我讓他把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告訴我一遍,他想了一會兒,也沒有說出幾個,告訴我:“啊,一年級學的,我都忘啦!”很多孩子如此,單純漢語拼音的學習比起漢字組成的故事或者兒歌來說是枯燥的很。
(3)新版的語文教材不僅要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據(jù)說還會在學漢字的同時介入拼音的學習,這對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過程也增加了樂趣和實際的意義。讓拼音的學習也變得更為靈活和更為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