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給孩子做生物的興趣啟蒙?其實不管哪門學科,興趣都是較好的導師,生物也一樣。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培養(yǎng)自身的學習興趣,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課本上的生物知識都是對前人經(jīng)驗的總結,是理論,而中學生限于自身學識,學習和理解這些理論的時候如果沒有掌握方法,往往會覺得枯燥艱澀。尤其是習慣于死記硬背課本上的知識點,那么學生物難免讓人覺得乏味。
所以學習生物時需要充分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要學會引導孩子真正去感受生物知識和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而這些和生物課本知識相關聯(lián)的知識,需要孩子在生活中多加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了要立即記錄下來,從課本上尋找知識點、獲取答案,這樣學生物才會得心應手。這種生活中的觀察體驗能夠幫助學生較大限度地化解課本中的難點問題,將看似枯燥乏味的理論變成生動形象的生活情境。
例如,在學習植物根系呼吸知識時,可以引導孩子聯(lián)想一下家里自己種的花:是不是需要時常給它松一下土?家里種花的花盆是瓷盆還是瓦盆?花盆的底部為什么都會留有一個小孔?這樣一聯(lián)系,孩子對植物根系呼吸知識的理解就會變得更加深刻。
再比如,學了人體足弓結構后,可以讓孩子課下跳躍兩次,第一次的時候用腳尖著地,第二次的時候用足跟著地,切身感受一下足弓所具有的減緩運動時身體震蕩的功能。通過這樣的聯(lián)想和對比,孩子就能夠很形象地理解課上所學的生物知識,日后學起來也就更加有效率了。
理化生這些科目,興趣培養(yǎng)好就成功了一半,而想要培養(yǎng)興趣,生活中多的是鮮明的例子,要學會引導孩子理論聯(lián)系實際。